首页 加入收藏 友情链接
 
 
百家论坛
医教结合 让孩子身心健康过“寒冬”
医教结合,让孩子身心健康过“寒冬”

 新闻晨报    贾丽莉 董骏亚

  冬季,各类疾病的高发期,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少儿该如何防霾抗疫保障健康呢?而近期一则关于轻度自闭症学生受42名家长联名“驱逐”的新闻也再度引起社会热议,自闭症、多动症等特殊儿童是否应该随班就读?他们的“春天”在哪里?

  ■心理篇

  医教结合,三方制定康复计划

  针对学龄前的儿童,虹口区特教中心学前分中心专家王老师告诉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自闭症的孩子内心十分敏感,他们的需求很多,所以情况比较严重者不适合融合进普通班级,因为他们无法适应正常的教学进度,自己也未必愿意随班就读。而比较轻度的特殊儿童,就比较适合接受普特融合、医教结合的教育,既不影响正常的教育环境,对其康复也会有所帮助。而站在家长角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长普遍对教育的认知度也提高了不少,摆在十年前,特殊儿童的家长是不愿意让孩子出来的,如今,家长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孩子需要更针对性的教育。但他们愿意接受帮助的同时也怕被扣上“帽子”,这种心态也是能理解的。不过,光教育和光就医都是不够的,医教结合叠加起来才能在保证这个孩子接受教育的前提下,得到更多的帮助与关照,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对于普通孩子家庭的那些“担忧”,王老师认为,普特融合的教育,从来不强求普通孩子一定要接纳,这也是片面的。随着社会包容度的提升,大多数家长和孩子都会知道“这个社会上有人和我们不一样,但他们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更需要帮助、关怀与照顾,把好的方法给到他们,他们也能发展得很好。”

  那么,关于程度的轻重究竟要如何鉴别呢?王老师说,教育不是大包大揽,是多部门的通力合作。程度孰轻孰重,是否可以随便就读等事项都必须交由医生鉴定,教师和家长都没有发言权。对于程度较轻的幼儿来说,医生会根据测评出具一份康复建议,教师、家长和医生三方共同制定一份个别化的康复教育计划,具体由教师执行,比如作息设置、游戏化的教育模式、集体活动等。在实施过程中,医生会对效果作过程性评估,针对家长的困惑和出现的一些问题实时调整,最终作出终期评估,为孩子日后接受教育打下一个基础,提供一个起点。

  轻度自闭症儿童才能随班就读

  而针对小学生,根据1997年上海市教委颁布的《关于在本市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的各种暂行规定》,自闭症儿童是允许随班就读的七大类残疾儿童之一。市教科院普教所心理室马珍珍指出,自闭症程度有轻重,轻微自闭症的孩子才能随班就读;病症比较严重的,还是需要到专门的特殊学校就读。自闭症儿童入学前都会经过专业的医学评估,判断孩子病症的程度轻重。“孩子能和正常小朋友一起上学,一般都是轻度自闭症。轻度自闭症患者,程度虽然轻,但仍有社交方面的障碍,去到专门的特殊学校,大家都是交流困难,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让他们进入普通学生当中,能更好帮助他们成长。”

  据报道,曾有42位家长联名反对自闭症孩子随班就读,他们主要是担心自闭症孩子发病,威胁其他学生的人身安全。对此,马珍珍解释,自闭症患者伤害自己的比例远高于伤害他人。出于自闭症病理原因,自闭症患者会做出撞头、扣手指等自伤行为,“但他们通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通常不会去攻击、伤害他人”,并且因为随班就读的基本是轻微自闭症患者,他们有辨识能力,不会无故地攻击其他学生。

  经过医院评估可以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按照户籍就近入学。接纳自闭症儿童的学校和班级在儿童正式入学前就要做好相应“预备工作”。马珍珍说,大部分准备接收自闭症儿童的班级,开学前的家长会上,老师一般都会与全体家长事先做好“科普”与“告知”,引导全体学生和家长接纳帮助特殊学生。学校方面则会配备一名专门的教师负责处理学校自闭症学生的相关问题情况,有的学校按需要配备资源教室,一些不适合自闭症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上的课,就安排自闭症学生到资源教室上课。

  (下转A21版)(上接A20版)

  多动症学生还要正确引导

  在小学校园里,比自闭症更“惹关注”的恐怕要属多动症了。马珍珍介绍,多动症学生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注意力有缺陷,虽然上课没什么小动作,但是眼神涣散,心思跑到其他地方了; 另一种,控制力不好,小动作很多。“多动症学生,上课左顾右盼的,影响其他学生,容易引起同学间的矛盾,而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课程内容,成绩不好,也让老师对他们多了一份‘关注’”。有些老师认为学生上课不认真是“品德”问题,其实多动症的孩子控制力不好,别人能坐40分钟的课,对他来说,30分钟已经是注意力集中的极限,因此,还是建议老师多给学生引导,不可过分责怪。

  另据了解,多动症在小学低年级比较多发,3-4年级后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步完善,“多动”状况会有所好转。“正如孩子的视力一样,刚出生的宝宝只能看到事物的大体,慢慢地视力逐渐清晰,能看到微小的事物。多动症在6-7岁比较多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孩子渐渐就‘静’下来了,到青春期才最终定型”。但因为现在学习进程快,家长着急多动症孩子跟不上学业,马珍珍建议,对孩子进行评估后确诊为多动症的,如有需要,可以采取学校心理老师、家长及药物“三管齐下”的干预治疗方法,帮助孩子尽快脱离“多动麻烦”。

  ■生理篇

  冬季雾霾天,呼吸道等疾病频发,幼儿的身体健康又将如何得到保证呢?

  王老师说,如今很多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不但帮助特殊幼儿有效康复,也为普通孩子的科学保教提供了有效做法。如聘请资深儿科医生讲座、现场指导操作。同时开展幼儿科学养育的专题研究,为肥胖儿设计了“顺序进餐法”、“暗示互补法”、“小运动大循环锻炼法”,为体弱儿设“系统脱敏法”,增强对抗季节变化能力,增强体质。

  虹口区三中心小学校长盛裴说,碰上重度雾霾天气,学校严格按照市教委下发的关于雾霾天气学生室外活动的规定来执行,安排学生在室内活动。不过,与其让学生被动地受雾霾影响,不如让学生“反客为主”,将雾霾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主动去了解雾霾,学习雾霾是如何产生的,会对身体造成何种影响等,让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在任何时候都主动做出最好的防范和保护。

  让不少家长更为操心的,还有特别“青睐”低龄小朋友的手足口病。在疾控的硬性要求上,很多学校在预防工作中都别具特色。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介绍说,他们学校的做法是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每周五下午邀请医学院学生轮流给小朋友普及卫生知识,“我们的预防工作细致到刷牙洗手上,我们学校几乎每个小朋友都知道洗手六步法”,当手足口病流行起来后,这种方法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单在学校里教,学校老师也将科学的洗手方法发送到每个班级的家长微信群里,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疾病。

  “预防疾病不是某一个单独人的事,是大家一起配合,共同完成的。”盛裴表示,学校曾邀请儿科主任到校开展儿童安全和疾病预防的专题讲座,给学校师生集体“涨”健康保健知识。并且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鼓励家长参与“志愿者活动”,邀请有丰富医学经验的家长到校给老师做培训。盛裴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医教结合”的机会,多邀请一些医院来学校开设讲座,给每位老师多提供一些卫生方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抓住每一次疫病“来袭”的机会,了解健康、关注健康、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返回』
首 页  |  协会介绍  |  新闻中心  |  科普知识  |  专家介绍  |  心理健康  |  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 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电话:025-82296201 传真:025-83709025
恒网-企业上网中心承建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55号